•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辽宁高校

王立鼎院士与两岸学子分享科研历程

时间:2016年07月13日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做学问,做研究,要的就是追求一个‘最’字!”7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鼎教授出席大连理工大学第八届“浪漫之旅”海峡两岸研习营开营仪式,并在主楼一阶报告厅为来自台湾地区15所高校的75名师生与本校志愿者带来了名为“超精密齿轮制造技术研究”的讲座。

王院士是中国的齿轮专家,被誉为“精密齿轮王”,同时也是中国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项目第一负责人,中国微机电系统(微系统)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王院士涉及的三个科研领域中,齿轮和渐开线样板精密加工与测试研究是他倾注心血最多,收获也最丰的一个领域。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半个世纪,王院士都一直在从事他所熟悉和最喜欢的精密、超精密齿轮工艺与测试技术研究工作。

讲座还未开始,王院士就亲切地和台湾的师生们谈起了自己的“台湾故事”。在多次与台湾方面机械专家的长期学术生活等多方面交流之中,与很多台湾的学者都成为了真挚的朋友。并对本次“浪漫之旅”海峡两岸文化研习营表示高度的赞赏,对台湾的师生们送来了诚挚的祝福。

讲座正式开始。看似专业性很强的讲座题目却在王院士的口中变成了在半个世纪的齿轮研究生涯的故事。30岁的王院士所遇到的是时代与国家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复杂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之下,王院士扛起了科技复兴的大任。因为当时没有老师指导,所以全凭自己的努力拼搏。他每天夜里12点下班,早晨5点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去单位,把机床打开预热,然后回家做饭,因为三个孩子需要照顾;7点半按时上班,上班后就围着机床不停地忙;中饭吃饭时,机床砂轮不停,吃完饭继续干。

王院士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60年代初,王院士创立“正弦消减法”提高齿轮磨床的分度精度,建立图表法分析磨齿工艺误差,研制出了四级精度标准齿轮;1965年采用“易位法”磨齿工艺等研制成国际一流的超精密齿轮;70-80年代,他组织研制的高精度小模数标准齿轮和中模数基准标准齿轮达到DIN3963标准中的2级精度,居国际前列,其实体样件已作为我国校对齿轮量仪的基准;90年代,研制的高精度渐开线样板,其精度与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德国PTB样板相同,并作为我国齿轮渐开线的传递基准,至今仍完好地工作在国家多个计量部门,没有退役。

他常说,只要用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王院士提到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科技研究要追求一个“最”字,只有掌握世界的核心先进科技才能够复兴我们的中华民族。科技是把剑,但是只有肯下功夫去钻研,才能成为可以在世界的战场上占领一席之地的宝剑。王院士认为“十年磨一剑”远远不够,科技工作者应该用毕生的精力和热情铸就世界上最锋利的宝剑!

讲座的最后,王院士衷心祝愿两岸的文化与精神可以在青年人的身上碰撞融合,祝愿本次活动可以增强台湾和大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加深两岸大学生对彼此的瞭望与认识,拓宽视野,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海峡两岸的师生们即便不是讲座内容的专家,但是都被王院士的科研历程所感动,两岸师生表示正是有王老这样的科研人员,中华民族才会有现在的力量,才会一直走在复兴的正确道路上。台湾营员林同学说到:“老先生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是他对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奋斗的结果,为王院士所感动。”

责任编辑:张平媛

上一篇:学术园地爱尔兰科学基金会首席科学家王文新到校区讲授导论课
下一篇:我校论文被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领域国际顶尖期刊录用
(作者:佚名 编辑:大连理工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